首页

运动鞋调教

时间:2025-05-28 15:47:24 作者: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复旦大学看“复旦源”! 浏览量:23293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尚书大传 虞夏传》

  5月27日,是复旦大学120岁的生日。

  百廿年前,国人自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复旦公学”,在上海正式开学。而“复旦”二字,出自《尚书大传 虞夏传》,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有恢复震旦之情,又具复兴中华之意。

  

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廿七日《时报》刊登的《震旦学院全体干事、中国教员、全体学生公启》,向社会宣告震旦学院全体中国教职员工脱离震旦,另创新校

  百廿年来,复旦大学培养了近50万栋梁之才。

  国学大师陈寅恪、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中国电光源领域开拓者蔡祖泉、“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苏步青……

  今天的复旦大学,文理医三足鼎立,昂首阔步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如果你来复旦参观,建议你一定要去“复旦源”。

  何为“复旦源”?

  5月18日,“复旦源”正式揭幕。

  以邯郸校区内相辉堂草坪为中心,包括校史馆、科技成果馆、博物馆、艺术馆、校友馆、特藏档案馆在内的“一源六馆”正式启用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

  

  1918年,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李登辉先生,他赴自己的出生地南洋筹款,募得15万银元,在江湾购地70余亩,使复旦有了最初的“根脉之地”,即今天“复旦源”区域。

  

江湾奠基典礼(1920年12月18日)

  1921年,在一个长方形空地(以后发展为操场,今相辉堂前大草坪)的西、南、北三处周围,矗立起最初的三幢校舍——教学楼简公堂、办公楼奕住堂、第一学生宿舍,成品字形。这一四方型的建筑格局一直保留至今,经过修复和功能提升后,今日成为“复旦源”建筑群。

  

  此后历经百年,这片建筑群成为校园内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复旦源”是复旦由公学转制为大学后的早期成片教育历史文化建筑群与遗存区,是复旦今日邯郸校区的源头,更是复旦精神的溯源地。

  

2025年复旦大学“复旦源”文化育人功能区

  2023年,“复旦源”历史建筑群入选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当年年底,复旦大学就正式启动“复旦源”教育历史文化遗存区域的活化焕新与功能化建设。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复旦源”不仅是校园文化地标,也是城市文化名片;不仅是学校育人场域,也是市民共享空间。

  

马相伯、李登辉两位校长组合人像雕塑

  来“复旦源”

  看五四第一钟

  焕新的“一源六馆”与国内顶尖博物馆、艺术馆合作,集聚了上海优势文化资源,同时也融入了复旦大学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成就。

  五四上海第一钟、存世最早的复旦文凭……校史馆新馆中,复旦120年发展历程中的珍稀史料展示了中国高校教育救国、开拓创新、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

  

“五四运动”上海第一钟

  

目前存世最早的复旦文凭。文凭的主人是复旦公学第二届毕业生张彝。2005年,张彝的孙子、复旦大学校友、知名物理学家张首晟于复旦百年校庆前夕将其捐赠给母校。

  

复旦公学《考试等第名册》(1908年)载有历史学家陈寅恪、气象学家竺可桢的考试成绩:“陈寅恪 九十四分六,竺可桢 八十六分六”。

  当然,“复旦源”你能看到的远不止于此,博物馆、艺术馆、科技成果馆、校友馆、特殊档案馆五馆也根据自身定位,开设不同展览。

  

复旦大学校友馆

  5月26日,“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溯源展”“为了民族的解放与进步——革命文物中的复旦人和事”展览将分别在100号、200号开幕;科技成果馆入口处排列着复旦人120项引领世界的创造性工作……

  

复旦大学科技成果馆

  自立自强 旦复旦新

  “创新是复旦最鲜明的特质。创校先贤以‘复旦’二字为学校命名,蕴含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进步气象。”5月27日,在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上,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发表讲话《自立自强 旦复旦新》,寄语全体复旦人。“两个甲子星移斗转、人间沧桑,复旦创新的步履始终不曾停歇、始终坚定向前。”

  素材来源:复旦大学官方微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沪指7连阳“逼空” 后市能否持续放量需要关注

“文物保护和旅游产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今提倡让文物‘活’起来,这正是文旅融合的标志。”4月20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受访时说。

央视快评丨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区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加强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香格里拉经济圈、陕甘宁青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周边经济圈,努力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启动通关一体化改革,南亚标准化(拉萨)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拉萨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吉隆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公路口岸,实现中尼双边开放。2022年,西藏外贸进出口总值46.01亿元,贸易伙伴遍及95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西藏智库国际论坛、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跨喜马拉雅国际自行车极限赛等,已成为推动西藏与世界各地交流互鉴、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

梅洞沟湿地公园:色彩斑斓迷人眼 秋色如画醉人心

2024年榕台职工品质生活系列活动在福州落下帷幕

为此,中铁大桥院设计团队协调各参建单位,创新采用“超宽钢箱梁设计”“超宽钢箱梁架设”“斜拉索预张和主梁分阶段焊接”等技术,成功解决了主梁架设大变形、斜拉索张拉小空间的技术难题,保障中山大桥顺利合龙,为今后其他类似的超宽钢箱梁架设施工提供理论和工程参考经验。

科技加持,让灭绝生物得以“重生”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客运段动车二队于近日开展“强基练兵,备战五一”活动,针对业务学习、礼仪培训、服务技巧、模拟演练等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以此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为旅客带来更好乘车体验和周到服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